摘 要:本文用生态优化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中的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各自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发现,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存在以下问题:真正服务于农业的农村正规金融生态主体数量明显不足,且功能退化,未形成分层竞争机制,信息不对称;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态主体虽无合法地位却十分活跃的充斥着农村金融市场,给农户和农企的融资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扰乱了农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信用环境不佳。具体的解决方案有: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结构体系,培育分层竞争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引导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态主体的健康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法律保障体系,改善信用环境和经济环境等。
关键词:农村;金融生态;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环境
一、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的内涵及构成 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指的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为农业、农村、农户和农企提供资金融通及金融服务的各类金融机构,以及这些金融机构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和它们与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展相关联的所有因素形成的一种均衡的、动态的系统。与生物学中的自然生态系统一样,农村金融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系统。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之间的关系犹如自然生态环境中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一样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中的经济、法制和传统习俗等就犹如自然生态系统中动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土壤、阳光和自然水分等,是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生存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事实上,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包括农村金融生态主体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两大部分(如图1-1)。农村金融生态主体指的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包括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则包括与农村金融业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农村经济环境、农村信用环境、农村法制环境等。 图1-1农村金融生态系统结构图二、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优化 要想发展农村首先就要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环节在于发展农村金融,这就要不断的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包括农村金融生态主体的优化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垄断的、单一数量的农村金融生态主体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信贷需求,同时也导致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和寻租行为的发生。因此,培育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生态种群是改善和维持农村金融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一)完善农村正规金融主体间的种群竞争机制 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例如,同一鱼塘内的鲤鱼或同一树林内的杨树。农村正规金融主体的种群就是指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合乎法律程序而成立的金融机构(如图1-1中所示)。完善的种群竞争机制可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系统内部的平衡和健康发展,使之更好的服务农业。这就需要多元化的主体参与竞争完善种群竞争机制,形成良性的农村金融生态系统。事实上,农村地区的正规金融主体是非常单一的,许多地方仅剩下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农村正规金融生态主体由于缺乏竞争,普遍缺乏活力和产品的创新能力:金融产品基本停留在传统的信贷产品上,缺乏针对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的创新。这意味着农村正规金融主体之间的种群竞争机制并未发挥有效作用。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只有少数乡镇的农信社开通了
(作者):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