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问题学生的转化,一直是德育的难点,有时即使花费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一定很明显。本文通过教育实践和探索、阐述如何运用某种裁体,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在班级管理和日常班务处理中,技巧地转化问题学生,使转化教育工作无痕、轻松、快乐。
关键词:问题学生;转化;裁体;策略;技巧
谈转化问题学生的技巧和策略 —— 在班务管理中转化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一直让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头痛,大家往往都“敬”而远之,转化难度较大,对班级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往往成为班级管理中的一个死结。笔者对此谈点自己的体会和做法。一、近阶段问题学生的成因和特点。社会的迅速变革,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问题学生的成因也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父母的过于溺爱、父母的婚姻变故、父母的不良行为、或因忙于创业而无暇于孩子早期管理、网络的诱惑,及不良风气的影响都可能是问题学生的成因。这些学生主动性差、畏难、不务正业、行为放荡、无心学习、是非观念淡薄、无组织纪律性、反叛、偏执。单凭谈心、说服这一单一直接简单的教育方式收效甚微,如果在班级管理和日常班务处理时,运用某种裁体、艺术而无痕地转化问题学生,既能防范于未然,也让师生双方都感到轻松、愉悦。下面结合工作实际,阐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㈠ 让每个人都参与班级管理,岗位责任制。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一般是班干部负责制。只有少部分同学得到锻炼, 问题学生只有受别人管的份儿,哪有“问题学生”去管理“好生”的事儿?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体现价值的需求,问题学生更希望自己被他人、集体所认同。如果他们也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根据自己的特长挑选一件自己能做的事,他们会感到自己还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让他们感受到归属感,享受到“平等”,帮助他们找回“自尊”,一个人只要有了“廉耻心”和“自尊心”,才会有上进心,转化工作才会变成一种可能。大量的事例告诉我们,问题越大的学生,一旦他们有了“自我意识”后,都会珍惜来之不易的“被重视”的感觉,会想“有所表现”,而他们的问题在于难坚持,易反复,班主任要做好后期监督和强化工作。小强违反心理很强,自从选了记录班级的纪律情况这个差使后,我就有话可说了,每次都拿上课纪律说事,在询问、讨论、分析中,渗透给他一些待人处事的基本道理,慢慢地,正确的是非观也有了。其中也有反反复复,但总体趋势让人欣慰。学生岗位给了班主任一个教育裁体,整个过程并没有发生不愉快,也不用苦口婆心,就拿上课纪律展开来说事。二、借助集体的力量,评价的功能。学分制和小组竞赛活动是普遍使用的班级管理方法,只要我们
(作者):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