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
您当前位置:网学 >> 文章频道 >> 论文发布 >> 浏览文章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5)

2009-1-16 22:06:00不详 【字体:

  洪泽湖底淤积同淮河入洪泽湖三角洲的发育密切相关,深受泥沙来源、洪泽湖动力条件和边界条件影响。淮河本是含沙量少的清水河流,是以古淮河河口能在云梯关附近稳定达数千年之久,但近800年黄泛中黄河把大量泥沙带到淮河中游地区,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又随地面径流进入河道,为淮河入湖三角洲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浮山与对岸铁锁岭之间峡口是淮河中游河谷三大基岩束狭段之一,其束水效应必然导致束水段河床深切。浮山至龟山段湖区原系淮河河谷因湖水上溯淹没而成,实际上是淮河与洪泽湖之间的过渡地段,其平面轮廓受两岸地势控制,呈向下游逐渐展宽的反S形喇叭口状,有利于水流消能、泥沙停积。洪泽湖水位有幅度高达4m的季节性变化和大范围回水,有利于江心洲形成和河道分汊。另一方面,三角洲的发育又反过来引起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特别是黄泛后湖心大淤滩的形成,使淮河入湖后向右偏转,经老子山下直达洪泽湖西南部。显然,随着淮河入洪泽湖三角洲的不断向前推进,洪泽湖终将被泥沙彻底充填,湖泊也随之成为河流;只是解放后三河闸的修建使湖水位回升,这种趋势才得以减缓。总之,在三角洲发育的同时,淮河入洪泽湖河口也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其演化模式可概括为洲滩形成、河道分汊;与此同时,洪泽湖底逐渐淤高,湖泊河流化。正是这两种动力地貌演变过程,导致了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