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学网
您当前位置:网学 >> 文章频道 >> 论文发布 >> 浏览文章

淮河中游河床倒比降的形成、演变与治理(6)

2009-1-16 22:06:00不详 【字体:



3 20世纪50年代以来河床倒比降的演变趋势

3.1 20世纪50年代以来淮河中游河床处于侵蚀状态

  黄河19381947年间的南泛把约100多亿吨的泥沙带至淮河中游地区,形成面积达5.4km2的泛滥平原。根据黄泛结束后的调查,正阳关、阜阳地区淤积厚度为34m,亳阳、涡阳、蒙城地区2m左右,蚌埠附近地区不到1m。除使河间地面淤高外,南泛还使淮河中游干流河床,尤其是支流入干流河口段河床普遍加积,淮河干流河床平均淤高12m,正阳关至沫河口段河道被完全淤平;到淮委1950年调查时蚌埠以下中游各支流河口河床平均淤积厚度仍有1~2m。但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淮河中游河床具有明显的侵蚀趋势。

  根据鲁台子站的水文资料[5]1954年平滩高程(21m)以下断面侵蚀250m21955年淤积250m21956年侵蚀750m21957年又淤积500m24年净侵蚀250m21982年平滩水位以下泄流量比1956年增加14%,与19631969年数值接近。根据197119831992年三次断面测量资料,19711983年全段平均净淤积的王家坝~润河集段、鲁台子~蚌埠闸段、浮山~洪山头段,到19831992年转变为静侵蚀19711983年为净侵蚀的润河集~鲁台子段、蚌埠闸~浮山段,到19831992年侵蚀情况更加严重(1)。目前,蚌埠以上中游段大部分河床出露更新统黄土状硬粘土层[5],表明黄泛形成的淤积层已被切穿。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 阅读排行
  • 本日
  • 本周
  • 本月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帮助中心 | 会员登陆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订阅RSS |